(資料圖片)
長沙晚報8月30日訊(全媒體記者 祝林燦)30日清晨,記者坐上從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出發的“巡診車”,跟隨柏連陽院士專家團隊趙正洪、唐啟源、方寶華、劉洋等專家的腳步,依次前往瀏陽、長沙縣、望城、寧鄉4個區縣(市)的千畝核心示范片、萬畝綜合試驗區,看專家們以全覆蓋的方式,逐鄉鎮逐片區深入田間,開展普遍巡查問診、技術指導服務。
“今年可以說是風調雨順,整體氣溫也偏高,蔬菜水果都是大豐收,早中晚稻也普遍增產。”車上熱烈討論著,言語間盡是對今年豐收的展望,“現在糧價也不錯,只要幫助種糧戶做好最后一階段的田間管理,這批晚稻一定能豐產,讓農戶們增收。”
據悉,當前全市糧食生產“四高”試驗示范區晚稻生產已全面進入幼穗分化期,整體長勢較好,但部分存在晚稻遲熟品種機插秧以致延遲生育期,并存在氮肥施用量大導致幼穗分化延遲、曬田葉色不褪淡等風險。
在瀏陽市沙市鎮河背村的糧食生產“四高”試驗示范區,無人機正盤旋在廣袤稻田的上空,灑下的肥水霧流均勻地灑向稻田,劃出一道道綠色波浪。“這片水稻長勢很不錯,只是生育期偏遲,尚處于幼穗分化的第3期,必須施鉀肥,后續抽穗期若遇寒露風,要灌深水保溫。”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所長趙正洪提出建議,在晚稻齊穗前必須施用1次碧護、1次蕓苔素+磷酸二氫鉀,以提高水稻的抗寒、抗逆和抗倒伏能力。
“你們這么一說,我心里就有底了,我馬上增施鉀肥!”種糧戶朱新仁在此地種植了24公頃晚稻,他表示,因為蟲情和水稻生長情況的變化都很快,每個階段都很需要專家來現場診斷、分類指導,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。
隨后,專家組又先后前往長沙縣春華鎮、寧鄉雙江口鎮等7個鄉鎮,“一戶一策、一丘一方”地向種糧戶提出指導意見。
據了解,2022年,長沙利用省會高層次人才比較集中的優勢,大力發展“院士農業”,攜手在長工作及其他來長工作的農業院士,重點推動院士及其團隊與長沙企事業單位合作,推動其創新成果在長沙試驗、推廣、應用。
今年,長沙新增3個院士農業工作室(站)。截至目前,共掛牌成立12個院士農業工作室,開展糧食生產“四高”試驗示范、蔬菜生產“三新三高”試驗示范、稻漁綜合種養等院士農業項目,按照“院士+產業+基地+項目”路徑,推動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、稻漁綜合種養等新技術、新模式在長沙落地轉化。目前,柏連陽院士已在長沙簽約3家院士創新工作室、3家院士農業示范基地,持續助力長沙“四高”糧食生產。